❏ 站外平台:

自由开源社群治理之道——《庄子》寓言的启示与思考

作者: @爱开源魅影

| 2016-06-08 09:25   评论: 1 收藏: 2    

这是去年我在 COSCUP 2015 的演讲,原题《庄子哲学与开源社群治理》,后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 SFD(软件自由日)活动中又讲了一遍。中间一直有朋友想让我把此演讲整理出来,或者想找演讲视频(貌似 COSCUP 那场并没有录下视频,也没有录音)。后来本想自己花时间整理,因为各种私人事情一直拖延,结果竟然拖延了近一年之久……

其实社群治理,无论是开源社群还是其他社群,治理的方式方法,注意事项和成功案例,早就有各种著作介绍。即便是开源社群治理,也有很多经典书籍,两年前我曾整理过《理解开源,必读的“四书五经”》,都是前人写过的经典。不过我写此文并非简单提炼,或推翻前人经典,而是希望借由《庄子》的哲学阐述我本人理解的自由开源社群治理之

《庄子》的一些哲学理念比较“玄”,此文力图不引入“玄”的部分,更多关注对实际开源社群治理的作用。希望此文可以给在开源社群迷茫,找不到定位,不知如何贡献不知如何治理的朋友,指明一点点方向吧。

注:此文在演讲的基础上,有所增改。

缘起

高中时作为语文课本的必读篇目,曾学习过《庄子·逍遥游》的节选,当时就很喜欢《庄子》的思考方式和那种大器的文辞风格,后来曾翻看一些面向中学生的庄子浅解和寓言故事等等书籍。慢慢了解到平时我们生活中常出现的成语、典故很多都出自《庄子》,比如“螳螂捕蝉”、“游刃有余”、“井底之蛙”、“螳臂当车”……等等。其行文风格,以及辨证的思考方式也对我有一些影响。不过后来就没再深入学习,毕竟三分钟热情嘛。

后来,近年看过一些文章引用了庄子的寓言故事,讲述庄子对自由主义(我信奉的哲学思想)的阐释。无意中想到,是否可以将庄子哲学和他对人世间的理念用在开源社群治理呢?《庄子》作为一本哲学和文学著作,对人生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财富。将庄子哲学用于开源社群治理,显然并无不妥,更重要的其实是用庄子的一些寓言故事,融会我本人对开源社群治理的理解和感悟,阐释开源社群治理之

运营开源社群的理念

先说我们熟悉的运营方式,很多人认为要想让开源社群发展壮大,需要号召更多人贡献参与其中,更多有识之士一齐共治,最终达成共荣的开源盛世,简单说就是三个词“贡献·共治·共荣”。看上去好像前景很美好,一切都是那么的必然而通达,说实话几年以前我也一直都是秉持同样的理念,不论是参与还是治理开源社群。可是,随着观察到的矛盾情况越来越多,社群里的问题暴露越来越多,难免会对这套理念产生质疑。这样的理念究竟错在哪里?欠缺了什么呢?

很显然这是只关注宏观构想,而忽略实际困难,忽略每一个开源参与者的个体诉求,凭空画了一张大饼而已。很多时候为了让“共荣”实现,不得不祭出一些手法,导致很多参与者的热情锐减,项目或社群很快失去活力而死掉。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靠“贡献·共治”都不能完成,于是最终的“共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所以最后我提出三个词自私·自治·自由并不是说前面的提法是错的,而这三个词恰恰是前面三个词的先决条件:只有“自私”(这里不是贬义,保留中性词),即满足自己需要为前提,才能贡献更多。正如 Eric Raymand 在《大教堂与市集》一文中说,像 Linus Torvalds 开发 Linux 内核这种行为是“挠到了自己的痒处”scratching personal itch,满足了自己需求的同时,也恰恰满足了更多人,很多开源贡献者的行为都符合这个规律;另一方面,共治的前提是自治,只有每个社群每个人,都治理好自己社群,不依赖不做伸手党,这样才能空出余力协手共治,否则自己的事情都搞不好,怎么可能参与协作?而过度依赖别人除了增加其他人的工作量,更增大人际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同样的,只有自由才能最终共荣,每个人在社群中都能享有自由的权利,不受压制不受封闭,也尊重每一个人自由表达,自由参与的权利,只有这样社群才能让更多人愿意贡献其中,更多人愿意协手共治,共荣的局面才会最终到来。

这就是开源社群运营和治理之道,我是如何想到上面这一段的呢?就是这两年重读《庄子》时品味出来的。下面容我慢慢解析。

道的理念

没有得道的时候,我会很赞同“贡献·共治·共荣”,甚至为其摇旗呐喊,而当我参与更多开源社群,特别是在社群中做过组织者以后,发现以前的想法是多么局限,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道”的理念是很重要的,无论对组织者还是参与者,一旦遵循“道”都会很轻松。

那么,“道”是什么呢?先不妨来看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庖丁解牛。这个故事人尽皆知,不再罗嗦,里面有一句话: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其实这句话就已经将开源社群里的道说明白了,就是围绕开源技术(或许是某个具体的项目)的一种规律。庄子在解释道的时候还说“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故自生”,也就是说,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是很难改变固有的规律,只能顺应。演讲的时候我讲了庄子的两个寓言故事:鲁侯养鸟和拊马不时。

《鲁侯养鸟》的故事很简单,大意是鲁侯偶得了一只名贵的鸟,他给鸟奏乐,给鸟吃人间美食“太牢”(各种猪肉牛肉羊肉),结果让鸟每天都头晕不安,不吃不喝很快就死了。庄子则感慨: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至乐

《拊马不时》也很简单,说的是一个人很喜欢马,用上好的竹筐装马粪,用各种漂亮贝壳装饰的容器装马尿,突然一只苍蝇骚扰,把马惊了,不仅踹伤了主人,还挣脱韁绳跑了。庄子又说: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庄子·人间世

上面这两个故事都说明了,运营开源社群不能像鲁侯养鸟那样,用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上面,而要尊重社群自身特点;同时还不能像拊马不时里的马主人那样,对社群过度管理,因此这样就引出下面的两个话题。

自由开源社群的特点

首先来看看,自由开源社群都有什么特点,而我们也必须尊重这些特点。

道和技的完美结合

从庖丁解牛的故事里,其实就可以很容易发现。其实庖丁很符合现代对 Hacker 的定义和理解,只不过我们现在的 Hacker 是对计算机结构、处理器架构等等成竹在胸,对编写代码游刃有余。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庖丁可以算是最早的 Hacker 了吧。

而由 Hacker 们组成的自由开源社群,同样如此,结合了很多个人诉求和内部运营规律的。特别是维护特定开源项目或推广特定开源技术的社群,更是道和技术结合,这在运营时更要求对技术的悉知,对相应技术点潜在发展的预判,以及对市场对相应技术的反馈有足够了解。

开源社群具有草根性

很多给开源项目贡献很多的大牛,或者开发了著名软件的名人,往往并不是名企要员,或者社会地位很高的人。很多开源开发者都很困难的,比如 GnuPG(一款著名的非对称加密 PGP 协议的自由实现)的作者 Werner Koch 就很贫穷;又比如第一次提出“开源”理念,写了著名的《大教堂与市集》一文的 Eric Raymond 去年曾经发起众筹为自己募捐生活费。这样的例子很多,还有像自由软件运动和 GNU 的发起人 Richard Stallman 也都如此。类似的例子在国内也是很多很多,俯拾皆是。难道他们不想提高一些个人社会地位吗?也许《庄子钓于濮水》可以给一些参考。

庄子自比是一只在泥塘里拖着尾巴的龟,在他眼里与其做一只死后被供奉在佛龛里的神龟,还不如活着的时候在泥塘里拖着尾巴好好玩耍。

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

好吧,让我们向那些不为名利所动,“曳尾于涂”的开源大牛致敬,也请同时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吧!

开源社群是自组织的

这一点是在参加了北京 GNU/Linux 用户组的活动组织工作以后发现的。一个成熟的,拥有自身文化和能力的社群,在没有强力组织者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很好的运转。后来闲暇时和国内其他自由开源社群的交流也发现了很多类似的情况。比如现在上海 Linux 用户组的维护者也认同,开源社群在没有强力领导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很好的运行。也许这正解释了庄子说的“物故自生”吧。

因此在运营时如何更好的激发社群内部的自治力,迎合并顺应社群自身方向,为提高社群成员自治能力,做好准备。而参与开源社群也可以用是否有很好的自组织能力,来考察开源社群的成熟度。关于这一点下面会详细讲到。

综上,开源社群的特点就是:

  1. 自我完善的道技结合
  2. 自恋的草根心理
  3. 自组织的社区形态

所以紧紧抓住开源社群的特点——“自我完善·自恋·自组织”,这样可以让我们在运营和参与开源社群时更懂如何加入,更容易把握开源社群的道。

如何运营和参与?

已经熟悉了开源社群的特点,那么就可以来探讨如何运营开源社群了。

社群规模不要贪大

《红楼梦》第六回里,王熙凤说贾府人很多,事情也很多,人吃马喂的各种消耗也很多。于是她有感而发了一句“大有大的难处啊”。庄子在开篇《逍遥游》里也讲到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庄子·逍遙遊

道理其实很简单,规模变大以后,依赖的资源和能力就大幅增加,在这方面必须量力而行。也许运营一个100人以内的社群,仅需管理大学社团的能力和三两人的小团队协作就行了;可是一旦社群规模上千,也许就需要建立基金会,需要更多赞助商,需要层级化的管理或更深入的治理模式。另一方面,不同规模的社群,也要根据自身规模选择恰当的管理方式。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社群,没必要特意搞基金会(除非在资金上确有必要),或使用复杂的层级管理方式,显然平面化的管理更有利。

可是很多小社群,总是梦想着要做大,或者有些已经很大的社群在一些名利的诱惑之下,希望可以变得更大。贪图过大的社群规模会让管理变得苦不堪言,超过运营能力的规模,势必会成为一种拖累,让运营者的精力消耗在无畏的人际处理,而不是处理项目相关的问题上。

与此同时,也要着力在社群成员的“转化”上下功夫,也就是比如也许一次活动来了很多新手,而这些新手能否转化成为社群的贡献者,有多少可以转化,也就是“转化率”的问题。这里说的“转化”是从商业技术社群的运营上借来的概念,这里不赘述了,若有可能我会再撰文详述。

自治无为,自我负责,激发社群自组织活力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遙遊

刚才已经说过了,成熟的开源社群有很强的自组织能力,激发社群的自组织能力是关键的。而一个不成熟的社群,还能运行下去,往往因为有一个强力的领导者,也许其技术很强,也许其能力很强,而同时社群成员则往往很弱,什么事情都要靠该领导者的发号施令。这个强力的领导者,在集权的同时,也剥夺了社群成员自治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自由。这样越俎代庖的治理方式,会直接导致社群容易“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办一场大型研讨会、分享会等等,但却无法办好常规化的社群运营,无法真正推动社群价值的释放。这样的社群长久下去一定是很快失去活力,慢慢在整个开源生态中边缘化。

那么要怎么激发社群的自组织活力呢?这就首先从培养每个成员的自治能力开始,呼吁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不依赖不做伸手党。只有人人自治,每个人都履行开源社群成员的责任,才能更好的推行社群整体自组织能力。也就是为什么先有自治才有共治。我们做好了自己的事情,就无瑕管别人了。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庄子·人间世

同时,社群运营和发展规划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满足成员的个人的需求,社群的未来规划能否挠到社群成员的“痒处”,社群成员能否与社群产生强联结(bond)。所谓“粘性”就是如此,“粘性”也是社群经济时代,常常听到的一个词,也是借用过来的概念。成熟社群的管理者,常常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常常会被社群既有规律推着走的错觉。所以说“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那是“不作为”,而是不刻意为之,放手让社群自组织的活力推动社群的自然发展吧。

见利不忘初心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庄子在结尾说了这么一句话:

(螳螂)见得而忘其形,(黄雀)见利而忘其真  ——庄子·山木

在利益面前,谁能不动心,但若是一直追求利益,被利益捆绑住了手脚,在开源社群中的动作就一定会走形,一定会偏离之前的方向,偏离创立社群的初衷。也会因为被名利所累,而犯下错误,会被利益引导,甚至成为商战上的炮灰。相关内容,可见2014年年底时的采访稿整理《对开源社区中商业参与的思考——答中央民族大学范小青教授的采访》

其实如果是大企业的利益,也就罢了,对社群诱惑的能力比较小,而作用比较大而且诱惑巨大的则是政府的政策。特别是最近几年方兴未艾的民族主义国产大潮,“自主知识产权”等等。在这方面我不能说那些追求民族软件的人不好,而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不要忘初心,如果你的初心就是要做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某某软件,比如中国人的操作系统,中国人自己的芯片云云,这都没什么问题。可初心如果只是团结一众热心人,开发一个自由的操作系统,那么在受到民族主义蛊惑的时候,一定会丢弃原有社群基础。而失去社群的支持,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力量,这样的项目最终只会慢慢死掉。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自由联结

很多人说开源社群里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其实然也不然,更多的是基于共同价值观的自由联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面去中心化的网状联结,而不是围绕领导者的中心化联结。平面联结更容易激发社群成员之间的活力,更容易创造互联互通互相合作的机遇。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不能是相濡以沫的。一个自由的人,也就是有能力选择,又有能力负责的人,是不会依赖和捆绑住别人,也不会满足于“相濡以沫”这种最低生存需求的,一定会有更高的需求,更大的发展诉求。这是社群能够满足他的,否则他就会离开和抛弃现有的社群。

因此对于社群运营来说,要构建尽可能平面化的自由联结,同时挖掘和培养社群成员的自由精神,自治能力和自主性,增加自由人之间联结的机会,比如举办常规活动,在增进社群成员之间粘性的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新人加入。

放大格局,不做井底蛙

井底之蛙的故事,也是《庄子》里有名的寓言,我上小学的时候还学过据此改编的故事(改成了井底蛙与小鸟的对话)。

对开源社群来说,未来的发展完全取决于其所在的格局,如果开源社群的运营和管理者有足够长远的眼光,和广阔的大视野,对开源社群的未来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社群处在什么格局下,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那么如何放大社群的格局呢?有三个方法。首先是社群创立时的定位就要高一些,比如定位是一个国际化社群,或者是一个有商业化转化的开源项目。如果后期要修改的话,要征得更多成员的同意,与他们的“痒处”相一致。一个定位为自HIGH的社群,较难改成更大格局的社群,这也正是长期内部自组织的结果;第二是参与或邀请其他社群,通过社群交流和合作,可以吸收其他社群的优势,学习到其他社群的经验;第三则是参与较大格局的社群活动。比如参加国际的开源会议,参加 Google Summer of Code 这样的全球活动。或者并入更大格局的社群,或者联合更多类似的社群成立社群联盟。但也可以只是以个人身份参与进去,进而慢慢改变自身所在的社群。

大道至简

好了,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不妨用一句话来总结,运营和治理自由开源社群的究竟是什么:

自由人在自由联结中的无为之治

自由人,表示的是社群里的成员都是能够自主自治的人;自由联结上面也已说过,就是平面化不依赖他人的绑定(bond);无为之治,就是发挥社群的自组织活力,顺应和迎合这种活力不刻意为之。

因此只要遵循这个道,运营和治理自由开源社群就不是一件难事,而是在平时的一种惯常所为。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迷茫中的人,提供一些小小参考,也希望可以和各位朋友能在开源大潮汹涌的江湖中,一起守望相助。

最后附上,COSCUP 2015 时的演讲投影片做参考:  http://www.slideshare.net/tonghuix/ss-51729150 



最新评论

CC_Free [Firefox 51.0|Android 6.0] 2017-01-03 10:41 4 回复
对自由价值最大的挑战是物质利益。

返回顶部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顶部的“╋”,
使用“扫一扫”将网页分享至微信。